三亞市崖州區梅山組團村莊規劃(2020-2035)
瀏覽數:
發布時間:2022-02-17 15:53
一、項目概況
梅山組團位于三亞市崖州區西部,東部緊靠鎮海組團,西北部接樂東黎族自治縣,東南部達崖州灣,主要由梅聯社區、梅西村、梅東村和長山村組成。組團內擁有嶺落水庫、青峰嶺等生態資源。規劃組團面積為39.01平方公里。梅山組團有村民1799戶,8942人。梅山組團現狀主要產業為農業,以種植水稻、冬季瓜菜、早瓜菜;香蕉、芒果、龍眼等熱帶水果為主。
二、項目內容
1.定位目標
(1)定位:梅聯社區、梅西村是梅山革命老區村之一,地處美麗的角頭灣,具有獨特資源優勢,堅持“紅色+綠色+藍色”的發展模式,傳承紅色基因,利用梅聯•梅西村海岸線、田洋、山林、園地、水庫等優勢資源,打造以紅色文化、濱海休閑、農耕體驗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目的地。
(2)目標:以打造“熱帶高效農業示范區、崖西文旅生活服務中心、鄉村休閑旅游體驗基地”為規劃目標,結合村莊資源稟賦,彌補基礎設施短板,提升公共服務水平,改善村民人居環境,促進鄉村產業發展,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,保村民長期穩定增收、安居樂業。
2.村莊規劃
落實三線管控、強化空間用途管制: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作為工作底圖為基礎,并與上位規劃充分銜接,形成以“三區三線”為核心的用途管制分區方案,制定用途管制規則,待三亞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完成后進行相應調整完善,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的管控要求。
加強生態修復、推動國土空間整治:樹立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”的理念,落實上位規劃紅線及保有量指標,推進農業空間、建設空間和生態空間系統修復、綜合整治,統籌謀劃并因地制宜開展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。
促進集約節約、優化國土空間布局:依據上位規劃合理確定農村居民點宅基地用地規模,優化調整村莊各類用地布局,按照“一戶一宅”的要求,保障新增宅基地用地需求。統籌安排農用地、建設用地和自然保護與保留用地。
聚焦共建共享、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:首先,優化村莊內部道路,并與G225國道相連通,完善公交出行系統,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路網體系。其次,與有關部門相溝通,切實做好給水、排水、電力、電信、燃氣、環衛等基礎設施布局,解決村民日常飲水、生活排污、清潔能源使用、垃圾排放等問題。再次,參照《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準》進行村莊公共服務設施布局,以滿足村民生活服務需求。
三、項目亮點
1.村民主體,充分參與:建立“現場踏勘——入戶訪談——調查問卷”的現場踏勘及資料收集機制,保證規劃能夠切實滿足村民訴求,在規劃中予以落實。規劃編制以問題導向為切入點,每一階段性成果均征求村民及村委會的意見,當面修改,及時反饋,最終“實用性”的成果文件,助力村莊未來發展。
2.統籌規劃、共建共享:統籌融合編制村莊規劃,精細劃定空間用途管制分區,優化整合用地空間布局,實施基礎設施統籌配建互聯互通,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布局、共建共享。探索規劃“留白”機制,為村莊未來經濟發展提供彈性空間。在規劃村莊集中建設區時對暫不明確規劃用地性質的建設用地進行“留白”。
3.全域整治,因地制宜:樹立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”的理念,尊重本底,生態治理,強化耕地保護。通過劃定三條控制線對全域全要素進行管控。對村民宅基地提出管控要求。對超標準的宅基地,對超出部分的用地提出用途指引,可作為經營性用地、公共綠地、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。
四、項目實施階段
本項目已通過專家評審會及規委會,并與2021年12月10日取得三亞市人民政府批復,同意本規劃。
梅山組團位于三亞市崖州區西部,東部緊靠鎮海組團,西北部接樂東黎族自治縣,東南部達崖州灣,主要由梅聯社區、梅西村、梅東村和長山村組成。組團內擁有嶺落水庫、青峰嶺等生態資源。規劃組團面積為39.01平方公里。梅山組團有村民1799戶,8942人。梅山組團現狀主要產業為農業,以種植水稻、冬季瓜菜、早瓜菜;香蕉、芒果、龍眼等熱帶水果為主。
二、項目內容
1.定位目標
(1)定位:梅聯社區、梅西村是梅山革命老區村之一,地處美麗的角頭灣,具有獨特資源優勢,堅持“紅色+綠色+藍色”的發展模式,傳承紅色基因,利用梅聯•梅西村海岸線、田洋、山林、園地、水庫等優勢資源,打造以紅色文化、濱海休閑、農耕體驗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目的地。
(2)目標:以打造“熱帶高效農業示范區、崖西文旅生活服務中心、鄉村休閑旅游體驗基地”為規劃目標,結合村莊資源稟賦,彌補基礎設施短板,提升公共服務水平,改善村民人居環境,促進鄉村產業發展,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,保村民長期穩定增收、安居樂業。
2.村莊規劃
落實三線管控、強化空間用途管制: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作為工作底圖為基礎,并與上位規劃充分銜接,形成以“三區三線”為核心的用途管制分區方案,制定用途管制規則,待三亞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完成后進行相應調整完善,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的管控要求。
加強生態修復、推動國土空間整治:樹立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”的理念,落實上位規劃紅線及保有量指標,推進農業空間、建設空間和生態空間系統修復、綜合整治,統籌謀劃并因地制宜開展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。
促進集約節約、優化國土空間布局:依據上位規劃合理確定農村居民點宅基地用地規模,優化調整村莊各類用地布局,按照“一戶一宅”的要求,保障新增宅基地用地需求。統籌安排農用地、建設用地和自然保護與保留用地。
聚焦共建共享、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:首先,優化村莊內部道路,并與G225國道相連通,完善公交出行系統,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路網體系。其次,與有關部門相溝通,切實做好給水、排水、電力、電信、燃氣、環衛等基礎設施布局,解決村民日常飲水、生活排污、清潔能源使用、垃圾排放等問題。再次,參照《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準》進行村莊公共服務設施布局,以滿足村民生活服務需求。
三、項目亮點
1.村民主體,充分參與:建立“現場踏勘——入戶訪談——調查問卷”的現場踏勘及資料收集機制,保證規劃能夠切實滿足村民訴求,在規劃中予以落實。規劃編制以問題導向為切入點,每一階段性成果均征求村民及村委會的意見,當面修改,及時反饋,最終“實用性”的成果文件,助力村莊未來發展。
2.統籌規劃、共建共享:統籌融合編制村莊規劃,精細劃定空間用途管制分區,優化整合用地空間布局,實施基礎設施統籌配建互聯互通,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布局、共建共享。探索規劃“留白”機制,為村莊未來經濟發展提供彈性空間。在規劃村莊集中建設區時對暫不明確規劃用地性質的建設用地進行“留白”。
3.全域整治,因地制宜:樹立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”的理念,尊重本底,生態治理,強化耕地保護。通過劃定三條控制線對全域全要素進行管控。對村民宅基地提出管控要求。對超標準的宅基地,對超出部分的用地提出用途指引,可作為經營性用地、公共綠地、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。
四、項目實施階段
本項目已通過專家評審會及規委會,并與2021年12月10日取得三亞市人民政府批復,同意本規劃。